忽如一夜

红楼梦要义2以及宝黛婚事

  (一)要义①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蒙:苦尽甘来递转,正强忽弱谁明?

  惺惺自古惜惺惺,时运文章操劲。

  无缝机关难见,多少笔墨偏精。

  有情情处特无情,何是人人不醒?】

  【庚辰:前明显祖汤先生有《怀人》诗一截,堪合此回,故录之以待知音。曰:

  无情无尽却情多,情到无多得尽么?

  解道多情情尽处,月中无树影无波。

  再次强调:红楼梦原著警情,衍生品改编颂情

  “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引子开篇〕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红楼梦总纲内容〕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镜花水月〕

  “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

  【甲戌双行夹批:是作者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蒙回末总评:作者倍菩提心,捉笔现身说法,每于言外警人再三再四。而读者但以小说古词目之,则大罪过。其先以庄子为引,己曲句作醒悟之语,以警觉世人。犹恐不入,再以灯谜试伸致意,自解自叹,以不成寐,为言其用心之切之诚。读者忍不留心而慢忽之耶?】

  《太平广记·卷三十七》卖药翁

  卖药翁,莫知其姓名。人或诘之,称只此是真姓名。有童稚见之,逮之暮齿,复见,其颜状不改。常提一大葫芦卖药,人告疾求药,得钱不得钱,皆与之无阻,药皆称有效。或无疾戏而求药者,得药,寻必失之。由是人不敢妄求,敬如神明。常醉于城市间,得钱亦与贫人。或戏问之:“有大还丹卖否?”曰:“有,一粒一千贯钱。”人皆笑之以为狂。多于城市笑骂人曰:“有钱不买药吃,尽作土馒头去!”人莫晓其意,益笑之。后于长安卖药,方买药者多,抖擞葫芦已空,内只有一丸出,极大光明,安于掌中,谓人曰:“百余年人间卖药,过却亿兆之人,无一人肯把钱买药吃,深可哀哉!今之自吃却。”药才入口,足下五色云生,风起飘飘,飞腾而去。(出《续仙传》)

  “这病发了时到底觉怎么着?”

  “也不觉甚怎么着,只不过喘嗽些,吃一丸下去也就好些了。”

  “不知是那里弄了来的。他说发了时吃一丸就好。倒也奇怪,吃他的药倒效验些。”

  “东西药料一概都有限,只难得‘可巧’二字。”

  “竟好,自他说了去后,一二年间可巧都得了,好容易配成一料。”

  《逍遥游》姑射神人“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甲戌双行夹批:以花为药,可是吃烟火人想得出者?诸公且不必问其事之有无,只据此新奇妙文悦我等心目,便当浮一大白。】

  “再那经上还说,西方有位大光明普照菩萨,专管照耀阴暗邪祟,若有善男子善女子虔心供奉者,可以永佑儿孙康宁安静,再无惊恐邪祟撞客之灾。”

  【蒙回末总批:作者发大慈大悲愿欲诸公开巨眼,得见毫微,塞本穷源,以成无碍极乐之至意也。】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戚夹:作者要说容貌势力,要说情,要说幻,又要说小人之居心,豪强之托大,了结前文旧案,铺设后文根基。点明英莲,收叙宝钗等项诸事:只借先之沙弥、今日门子之口层层叙来真是大悲菩萨,千手千眼一时转动,毫无遗露。可见具大光明者,故无难事,诚然】

  全书并非围绕宝黛爱情展开,红楼梦大旨谈情却是理治之书,写宝黛之情是将儿女之真情发泄,斥责过往无数才子佳人文淫秽污臭、屠毒笔墨、贬人妻女、偷香窃玉等一系列败坏风俗的弊端,同时,该设定不能囊括石头记的全部,而衍生品改编的通病往往对此津津重谈,不惜背离原著

  【将薛、林甄玉、贾玉看书,则不失执笔人本旨矣】

  【甄家之宝玉乃上半部不写者,故此处极力表明,以遥照贾家之宝玉,凡写贾家之宝玉,则正为真宝玉传影。】

  【灵玉却只一块,而宝玉有两个,情性如一,亦如六耳、悟空之意耶?】

  《石头记》:此亦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也!

  大荒山石头记的由来从无到有,贾宝玉强调自己化烟化灰从有到无

  贾宝玉讲多了,都以为他是书里真实存在的人,八十回后沉酣一梦终须醒,梦醒了没有贾宝玉,有甄宝玉,然而甄宝玉真的存在吗?石头记是顽石游历后杜撰的无稽之谈,你能保证甄宝玉就是它身上字迹那样描述的吗?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红楼梦中有关批判才子佳人的内容与红楼梦要义 

  (二)宝黛

  ❶

  宝黛共度西厢前奏:

  且说宝玉自进花园以来,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每日只和姊妹丫头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倒也十分快乐。他曾有几首即事诗,虽不算好,却倒是真情真景,略记几首云:《四时即事诗(宝玉)》……谁想静中生烦恼忽一日不自在起来,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出来进去只是闷闷的。园中那些人多半是女孩儿,正在混沌世界,天真烂漫之时,坐卧不避,嘻笑无心,那里知宝玉此时的心事。那宝玉心内不自在,便懒在园内,只在外头鬼混,却又痴痴的。茗烟见他这样,因想与他开心,左思右想,皆是宝玉顽烦了的,不能开心,惟有这件,宝玉不曾看见过。想毕,便走去到书坊内,把那古今小说并那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角本买了许多来,引宝玉看宝玉何曾见过这些书,一看见了便如得了珍宝。

  第23~24回宝黛共读西厢后二人的反应:

  偶然两句吹到(黛玉)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正没个开交,忽觉背上击了一下……后文黛玉正情思萦逗缠绵固结被香菱打断、宝玉旧毛病复发要吃鸳鸯嘴上的胭脂

  宝玉的反应不止这些:前面说出“倾国倾城貌”惹黛玉动气、后面吃鸳鸯胭脂、还有缠闹彩霞、和黛玉二人私话间梦魇中邪、说出“多情小姐同鸯帐”惹黛玉动气、看到宝钗雪膀生情发呆、死力砸玉和黛玉大动肝火、说出杨贵妃惹宝钗动气、调戏金钏

  黛玉看过才子佳人等一干戏词野史情谈之后的反应:

  (捉湘云宝玉奸情)原来林黛玉知道史湘云在这里,宝玉又赶来,一定说麒麟的原故。因此心下忖度着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鸳鸯,或有凤凰,或玉环金珮,或鲛帕鸾绦,皆由小物而遂终身。今忽见宝玉亦有麒麟,便恐借此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因而悄悄走来,见机行事,以察二人之意。

  (公共场合搬出戏文内容)行酒令:“良辰美景奈何天”《牡丹亭》“纱窗也没有红娘报”《西厢记》,黛玉只顾怕罚,任由下去将来被长辈发现她偷看禁书是迟早的事,再来重演一次“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

  (情之病根)这里林黛玉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荡:宝玉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

  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

  忽然好好的送两块旧帕子来,若不是领我深意,单看了这帕子,又令我可笑

  再想令人私相传递与我,又可惧

  我自己每每好哭,想来也无味,又令我可愧如此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然炙起。黛玉由不得余意绵缠,令掌灯,也想不起嫌疑避讳等事,便向案上研墨蘸笔,便向那两块旧帕子上走笔写道:《题帕三绝句》……林黛玉还要往下写时,觉得浑身火热,面上作烧,走至镜台揭起锦袱一照,只见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却不知病由此萌。一时方上床睡去,犹拿着那帕子思索,不在话下。

〔牡丹亭艳曲芳心〕

  宝黛不是语文课本标准答案填写的反封建青年斗士,二人守孝礼且尊四书,原文还有些地方体现出来

  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经宝玉引后黛玉目的也是为了领略这其中的趣味。宝玉两次用西厢记之言比作黛玉,黛玉的反应都在发怒  

  黛玉为什么会发怒?《西厢记》等类在她看来还是混话、混账书,以及宝玉言语有失却话里有话才子佳人一说

  第一回顽石之言和第五十四回贾母之言都批判了才子佳人文的弊病,即古代版千篇一律的玛丽苏杰克苏

  这里提一声:

  ❷凤姐拜托黛玉的事情很可能是第二十八回这件类似的事情,即关于宝黛婚事:

  宝玉吃了茶,便出来,一直往西院来。可巧走到凤姐儿院门前……(凤姐)见宝玉来了,笑道:“你来的好。进来,进来,替我写几个字儿。”宝玉只得跟了进来。到了屋里,凤姐命人取过笔砚纸来,向宝玉道:“大红妆缎四十匹,蟒缎四十匹,上用纱各色一百匹,金项圈四个。”宝玉道:“这算什么?又不是帐,又不是礼物,怎么个写法?”凤姐儿道:“你只管写上,横竖我自己明白就罢了。”

  凤姐打趣宝黛提到的都有关古代婚嫁礼俗

  比如三茶六礼:茶礼是中国古代婚礼中一种隆重的礼节,男子托媒人向女方家送聘礼时,聘礼中必须要有茶叶,女子受聘叫“受茶”,聘礼也称之为“茶礼”

  捧茶侍候是过门媳妇所作,这类为人媳的义务未出阁的小姐们不必行使。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

  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

  尤氏用茶盘亲捧茶与贾母,蓉妻捧与众老祖母,然后尤氏又捧与邢夫人等,蓉妻又捧与众姊妹。凤姐李纨等只在地下伺侯。茶毕,邢夫人等便先起身来侍贾母。贾母吃茶,与老妯娌闲话了两三句,便命看轿。凤姐儿忙上去挽起来。

  李纨清晨先起,看着老婆子丫头们扫那些落叶,并擦抹桌椅,预备茶酒器皿。

  一语未了,人报:“太太来了。”凤姐听了诧异,不知为何事亲来,与平儿等忙迎出来。只见王夫人气色更变,只带一个贴己的小丫头走来,一语不发,走至里间坐下。凤姐忙奉茶,因陪笑问道:“太太今日高兴,到这里逛逛。”

  宝黛不仅凤姐磕,还有李纨、宝钗、贾府上下诸人、看书人、批书人。

  [第二十五回]凤姐儿又道:“你尝了可还好不好?”没有说完,宝玉便说道:“论理可倒罢了,只是我说不大甚好,也不知别人尝着怎么样。”宝钗道:“味倒轻,只是颜色不大好些。”【庚眉:二宝答言是补出诸艳俱领过之文。乙酉冬,雪窗。畸笏老人。】凤姐道:“那是暹罗进贡来的。我尝着也没什么趣儿,还不如我每日吃的呢。”林黛玉道:“我吃着好,【甲侧:卿爱因味轻也。卿如何担的起味厚之物耶?】不知你们的脾胃是怎样?”

  宝玉道:“你果然爱吃,把我这个也拿了去吃罢。”凤姐笑道:“你要爱吃,我那里还有呢。”林黛玉道:“果真的,我就打发丫头取去了。”凤姐道:“不用取去,我打发人送来就是了。我明儿还有一件事求你,一同打发人送来。” 

  (“宝玉,别喝冷酒,小心手颤,仔细明儿娶你林妹妹的时候写不得字,拉不得弓。”)

  林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来使唤人了。”凤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甲侧:二玉事,在贾府上下诸人,即看书人、批书人皆信定一段好夫妻,书中常常每每道及,岂具不然,叹叹!】【庚侧:二玉之配偶,在贾府上下诸人,即观者、批者、作者皆为无疑,故常常有此等点题语。我也要笑。】众人听了一齐都笑起来。

  林黛玉红了脸,一声儿不言语,便回过头去了。李宫裁笑向宝钗道:“真真我们二婶子的诙谐是好的。”【庚侧:好赞!该他赞。】

  正是该李纨赞,从李纨的角色属性看,守寡遵训的节妇又是贾家荣国府大嫂子,凤姐不管事后府中名正言顺的掌家奶奶,由她这样守礼的妇道典范人点出宝黛配偶很合适,自然更没有异议了

  至于为什么贾母不直接给宝黛定亲,后半部分“只是(宝玉)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又还有一段因果:我们家的规矩,凡爷们大了,未娶亲之先都先放两个人伏侍的。”

  袭人是贾府认准的宝玉的姨娘,黛玉是贾府认准的宝二奶奶,只差了事成最后的一步,但是造化弄人,偏偏美中不足,最后都事与愿违。

  宝玉袭人的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而未娶亲之先宝玉房里袭人姨娘之事也只差明路,宝黛定亲的时间少不得再迟一些。

  王夫人:“况且(袭人)行事大方,心地老实,这几年来,从未逢迎着宝玉淘气。凡宝玉十分胡闹的事,他只有死劝的。因此品择了二年,一点不错了,我就悄悄的把他丫头的月分钱止住,我的月分银子里批出二两银子来给他。不过使他自己知道越发小心学好之意。且不明说者,一则宝玉年纪尚小,老爷知道了又恐说耽误了书;二则宝玉再自为已是跟前的人不敢劝他说他,反倒纵性起来。所以直到今日才回明老太太。”贾母听了,笑道:“原来这样,如此更好了。袭人本来从小儿不言不语,我只说他是没嘴的葫芦。既是你深知,岂有大错误的。而且你这不明说与宝玉的主意更好。且大家别提这事,只是心里知道罢了。我深知宝玉将来也是个不听妻妾劝的。我也解不过来,也从未见过这样的孩子。”

  贾政因说道:“且忙什么,等他们(宝玉贾环)再念一二年书再放人不迟。我已经看中了两个丫头,一个与宝玉,一个给环儿。只是年纪还小,又怕他们误了书,所以再等一二年。

  贾母慈祥且尤其尊重,是疼爱孙辈老来得福享天伦之乐+稳固封建制度顶梁柱的双重角色属性,红楼梦封建大家长最有权威也最懂礼教的是贾母,同出四大家族史家之后,见识过鼎盛盛世,二儿媳王夫人都算小一辈的了。

  再则贾母支持宝黛不代表她允许宝黛婚前有违礼的私情。紫鹃试玉一回:“幸喜众人都知宝玉原有些呆气自幼是他二人(宝黛)亲密。如今紫鹃之戏语亦是常情,宝玉之病亦非罕事,因不疑到别事去。”

  按照古代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参考迎春的婚事,贾母不同意也依然由亲父贾赦做主]

  女方黛玉:幼年父母俱亡,剩下林家远亲,婚事有外祖母贾母,还有黛玉认的干妈薛姨妈,邢岫烟的婚事也是她二老促成的,黛玉在后文和薛家关系融洽为宝黛成婚做铺垫,八十回后的剧情应该是黛玉从新融入的娘家家庭薛家嫁到婆家贾家,亲上加亲,但《枉凝眉》“心事终虚化”、黛玉泪尽而亡这些预示的悲剧该来还是要来,宝黛钗婚嫁该怎么来,第五十八回藕菂蕊已经交代好了(阴谋论说薛家两面三刀陷害黛玉贾家私吞黛玉巨额财产过河拆桥的说法,请好好思考,人为的有意构陷符合不符合“如何心事虚化”?)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慈姨妈爱语慰痴颦,标题明示的定论,黛玉灵心慧性的眼力和比干心窍认证,如果某人非要杠说它是反话是春秋笔法,请问怎么看出来全本哪句是实话反话的?怎么知道的?这书还怎么读了?哦,提到薛家和宝钗相关的都是反话,包括黛玉所言都不可信,其余的夸赞倒成了名副其实,这不是春秋笔法也不是反话,是无脑双标,既然对红楼感兴趣真心喜爱,有时间去想入非非地想象阴谋论,没时间多增益知识来帮助读红楼?

  假设贾家私吞林家巨产,林家宗族难道会没有反应?贾家这样作为,京城外家的显贵世家们早就笑掉大牙了。

  且不说林家到底有没有巨额财产,林如海有没有立遗嘱都给女儿。四大家族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而且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王子腾升职,史鼎升迁,薛家百万之富,贾家有了难处找史王薛谁家帮衬都是合情合理。贾家缺钱不找史王薛三家要却偏要林家的,舍近求远干什么?退一步再讲假设有这个想法,贾母还活着就欺负人家心肝孤女有没有逻辑?

  {十二钗之金迎春:[道]一载赴黄粱——黄粱梦——薛宝钗

  十二钗之玉惜春:[佛]《虚花悟》——结成果——林黛玉

  第一回绛珠草脱却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食蜜青果、饮灌愁海,情根未了,尚未得道,尚未入长生

  绛珠所饮灌愁海→人间黛玉一生眼泪(灌溉之德已酬报完,五内缠绵不尽之意解开)

  绛珠所食蜜青果→西方灵河岸长生果(黛玉此世过劫后修化慧根,天上绛珠得长生)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历尽风月波澜,尝遍情缘滋味,至无可如何,始结此木石因果,以泄胸中悒郁。】

  }

  男方宝玉:贾政忠厚孝顺肯定听贾母的安排,王夫人更不用说了,古代贵妇+慈母的角色属性,四大家族之一出身的王家千金小姐,从小长期受礼教纲常浓郁的教导和熏染,出嫁从夫再加上孝道大于天,王夫人不会不听丈夫和婆婆的,亲生的二子一女现在身边只剩下一个宝玉,对小儿子少不了多加珍视,何况宝玉一听到黛玉要回姑苏的假消息直接要死要活地发疯,宁可坚持要求金玉良缘也不要她亲儿的性命,但凡是个正常人也不会选前者,除非王夫人违逆比宝黛更反封建。翻遍原著前八十回,也没有一个字提到王夫人对金玉的支持态度。至于王夫人薛姨妈是拆散木石的罪魁祸首之说,是改编衍生品制造戏剧冲突而刻意安排,入了俗套路,渲染黛玉身边的危机感引发大众对小白花女主的同情心,以及不少营销号带节奏,红楼梦八十回后续写宝玉的婚事设定主谋由贾母凤姐改成王夫人薛姨妈,对了,拆散宝黛的恶毒反派还有钗袭原班人马,其实性质仍旧没变,不过都是拨乱小人的人物形象,还是第一回提到的千部共出一套的俗套:“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衍生品将男女婚事俗化成因为某人破坏而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把原著的立意更加拉低了。

  捧黛贬钗将黛玉圣化、将宝钗妖魔化,看似黛玉赢得了“大女主至尊”,实际上钗黛的人物形象全部被贬低矮化,它们将山中高士拉入市侩小人的圈子,又把世外仙姝永生囚浸在了孽海情天,不知道它们怎么还好意思宣扬黛玉仙子的,没想过明明绛珠为仙却情缘浓郁的问题吗?绛珠是仅修成了女体,五内郁结缠绵不尽之意,尚未脱胎情根,换句话说,绛珠为仙还不是完全体,入世还泪相当于历劫成果,它们非要绛珠还泪失败。绛珠来人间的目的不是为了和宝玉谈恋爱结成好姻缘,是为酬报灌溉之德、了结这一风流冤家案。八十回后半部分宝黛钗都没有了矛盾,衍生品改编偏偏重拾起来俗化红楼,一个可怜巴巴被陷害的无辜小白花、到死执念于情的初恋情人,一个为达目的想方设法结婚遭人唾弃的虚伪反派,这套路是不是很熟悉?情感争执、婚姻问题,反正女性角色的立意还是那么点,又沦为了一贯社会“标准”风向的歧视品。黛玉明明一身抱负才华却被贬低空洞沦为爱情的点缀品,第二回至第七十九回一路过来黛玉人生轨迹的成长与感悟,那些人知道多少?

  晴袭以及红楼改编 

  ❸再者提到爱情,红楼梦不会重蹈才子佳人俗套的覆辙红楼梦中有关批判才子佳人的内容与红楼梦要义 

  文学小说爱情悲剧的缘故:

  第一种,小人挑唆、奸邪使坏,由此拆散二人的爱情姻缘,这种常常让看官感受将悲剧原因全部归咎于个人或某类角色的罪过,属于情绪爆发的粗暴发泄[原著第一回已经批判了]

  第二种,人为变故、时代原因,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男女产生了爱意却因所在环境被迫离散,受限不得已的悲剧,看官感受属于启发理性之小虑

  第三种,世事无常,造化弄人,眼下的情况正好,众望所归一切好像都可以圆满了,结果偏偏天公不作美,非要美中不足,非要乐极生悲,局中人正兴喜如意之时却将得即失,男女于此情缘而断,看官感受属于通透而勘破红尘之大悟

  宝黛之情悲剧,红楼梦的立意明显是第三者,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不限于空间且超越时代限制。

  续书以及衍生品改编却往往选择第一种/第二种

  慧紫鹃情辞试玉是担心将来贾母年迈一时有个好歹,想促成宝黛的婚事预先定好

  第七十九回二姐姐迎春的婚事才有了,弟妹宝黛的婚配前八十回未定也不急是在情理之中,加上黛玉多病二人年幼,婚事也就没有什么苗头。第四十九回宝琴作为薛家小妹和梅翰林之子婚事是当年宝琴之父早定下来的安排,宝琴入京也是为了进京发嫁,和宝黛不属于同一类,宝黛是按照古人正常发展的节奏。

  而且原文有两次提到宝玉婚事,女方既不是黛玉也不是宝钗,是薛宝琴和甄家三小姐,贾母想撮合宝玉宝琴,王夫人带宝玉和甄夫人的三小姐相亲,后来都没成,宝二奶奶的人选还是黛玉。古代婚嫁观念,取决于长辈认为小辈谁更合适,男女是否情投意合属于次要

  [礼出大家]可知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们,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若他不还正经礼数,也断不容他刁钻去了

  甄府三小姐由于篇幅太少,在此不做解读

  和秦可卿的兼美不同,薛小妹宝琴的特殊性和在贾府的待遇优厚,以及她优秀高过钗黛二女,有三种意义:⑴勿要得陇望蜀;⑵人外有人,天外有天;⑶前后文对比呼应,当出现了和自己一样水平的优秀或者高于自己优秀、又比自己更受欢迎的人,黛玉的成长转变:前期对宝钗的态度→后期对宝琴的态度,[第五回]“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第四十九回]“宝钗忙笑道:‘我的妹妹和他的妹妹一样。他喜欢的比我还疼呢。(颦儿喜欢琴妹妹比我还疼呢)’宝玉素习深知黛玉有些小性儿,且尚不知近日黛玉和宝钗之事,正恐贾母疼宝琴他心中不自在,今见湘云如此说了,宝钗又如此答,再审度黛玉声色亦不似往时,果然与宝钗之说相符,心中闷闷不乐。因想:‘他两个素日不是这样的好,今看来竟更比他人好十倍。’一时林黛玉又赶着宝琴叫妹妹,并不提名道姓,直是亲姊妹一般。”

  黛玉前期对宝钗不忿是心里意在宝钗而非宝玉,黛玉自幼在贾府的待遇是和宝玉一样的宠儿,她不满世上会有钟灵毓秀之人又在自己身边,根本原因不是因为金玉木石姻缘而争风吃醋,随着剧情发展,林妹妹到后来使小性越来越少了,心理路径由自己过于追求完好的求全之毁→愿意接受事若求全何所乐

  ❹第四十九回透露黛玉越发身瘦心忧:宝玉忙劝道:“你又自寻烦恼了。你瞧瞧,今年比旧年越发瘦了,你还不保养。每天好好的,你必是自寻烦恼,哭一会子,才算完了这一天的事。”黛玉拭泪道:“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象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宝玉道:“这是你哭惯了心里疑的,岂有眼泪会少的!”

  第五十七回前半部分紫鹃试玉、后半部分薛姨妈提出宝黛婚配,第五十八回开头紧跟着国丧:谁知上回所表的那位老太妃已薨,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敕谕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嫁。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至未正以后方回。上面皇家发生变动,这种环境下再提喜事就于礼不合了。黛玉和宝玉的婚事于是不了了之

  再有后文下人内斗、群芳宴示红颜命运、主人之争和查抄大观园中秋夜宴的预演,剧情节奏越来越趋向沉痛悲调。再加上八十回后贾母元春离世的大事件,黛玉泪水快干的悲兆也会早夭离世

  【二玉事在贾府上下诸人即看书人批书人皆信定一段好夫妻,书中常常每每道及,岂具不然,叹叹!】

  岂具不然,乐极生悲,明明你我情投意合,又有父母长辈一干人做主即将成婚,什么都好了,我们都快要拜堂了,大家都信定我们是一对好夫妻,偏偏天不遂人愿,即便木石众望所归也改不成原定的命数,可知这红尘原来福祸相依,塞翁失马、世事难料,世有无妄之福,又有无妄之祸。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世华宴终散场

  (三)要义②

  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无稽崖青埂峰[无稽之谈、情根]的顽石无才补天,听闻僧道高谈快论提到了红尘事,凡心已炽为要去富贵温柔乡走一遭;赤瑕宫[玉有病]神瑛侍者入世是因凡心偶炽、为造历幻缘;离恨天上的绛珠仙入世是为还泪报恩,还完泪报完恩、就该回世外之境了。“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要历尽风月波澜,尝遍情缘滋味,至无可如何,始结此木石因果,以泄胸中悒郁】,如果还完一生所有的眼泪后,黛玉依旧执迷情中,绛珠入世的这场情缘无法了结,那么她来人间还泪的恩情如何两清?假设这一世结束后仍旧未了,心系红尘,尚未得道,绛珠的状态还能有正常仙家起来吗?或者黛玉再继续还眼泪,或者绛珠于离恨天依然郁结缠绵不尽之意。酬报灌溉之德失败,将会缠迷不断影响到未来。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莫怨东风当自嗟。以黛玉之性灵对人生历程的感悟变化,黛玉临终时的状态极有可能是彻悟和清明的,以此超脱完这场缠绵不尽之意,不仅黛玉需要度化情关,宝玉最终经历浮华幻灭也会明白美中不足。

  第二回借贾雨村之口引出正邪两赋,第二十五回借马道婆之口引出大光明

  【甲戌眉批:毕竟雨村还是俗眼,只能识得阿凤、宝玉、黛玉等未觉之先,却不识得既证之后。】

  阿凤宝黛等是未觉之先,宝钗是即证之后

  宝钗先天热毒+后天冷香丸(春夏秋冬四时十二白花花蕊+春秋冬十二无根之水)——历炎凉

  冷香丸的原料中没有夏时露水,以秋季白露取代,将热毒对症下药而化解。确实有效果,前八十回宝钗发作仅唯一一次生气和哭泣,且过后即散,除此之外宝钗的情绪几乎没有什么困境

  冷香丸来历:从放春山采来,以灌愁海水和成,烦广寒玉兔捣碎,在太虚幻境空灵殿上炮制配合者也

  宝钗服用冷香丸:蜂蜜白糖+黄柏煎汤——知甘苦

  情不仅书中天下众人有,书外天下众人也有

  宝钗的角色属性有热毒这一因素,应了世皆同有

  凡用“十二”字样,皆照应十二钗。

  甘苦二字,不独十二钗,世皆同有者

  黛玉两谈,宝玉三悟

  宝黛的转化点在宝钗

  【蒙侧批:作者一片苦心,代佛说法,代圣讲道,看书者不可轻忽。】

  历着炎凉,知著甘苦,虽离别亦能自安,故名曰冷香丸。又以谓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者

  《红楼梦》丨《临川四梦》

  推荐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感受汤显祖大师的思想转变,私以为对了解红楼梦会有帮助,曹公继承其中精妙,对情的认知更进了一步,也更高深博大(插一句,昆曲好好听)

  黄粱梦丨卢生梦醒:再不想烟花故人。再不想金玉拖身。富贵场中走一尘。只落得高人笑哂。

  红楼梦丨宝钗识玉: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从来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效果:

  因空见色,由色生情

  传情入色,自色悟空

  在座看官以木石生情,以金玉悟空,不独宝玉如此

  生情非木石不可,悟空非金玉不可


  对于情的见解,原著真的都是像衍生品那般持绝对态度吗?相反,作者欲诸公开巨眼,想想第一回世外情节、《寄生草》《赏花时》、孽海情天、宿孽总因情、宝玉梦魇中邪时僧道之言、太虚幻境警幻仙姑训告、迷津一舟木居士灰侍者、以及尤三姐死后和柳湘莲的对话。

评论

热度(9)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