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

无价宝珠和死鱼眼睛

  如果宝黛许配姻缘,黛玉嫁为人妇,宝玉是该喜悦还是担忧?喜悦自己终于和林妹妹长长久久在一起了,担忧林妹妹嫁了人会染上男人的气味。

  我们看书中已婚妇女和未婚少女的对比:凤姐是过渡期分水岭,凤姐出场神采焕发到后面憔悴躺平,不难看贾府的已婚妇统共是怎么过来的;为人妻、为人媳、为人母,家族的已婚妇比姑娘们承担的社会义务更多,那些嬷嬷婆子们哪个不是从青春少女熬过来的?宝玉嫌恶的死鱼眼都是从他所盛赞清净美好的女儿过来了,宝玉不知道吗?宝玉依然嫌恶那些嬷嬷婆子,依然偏爱纵容青春美好的丫鬟。宝玉不明白为什么无价宝珠会变成死鱼眼,原因无非是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人总归要步入社会。

  贫富悬殊妨碍不了刘姥姥贾母有枯木逢春而再逢活力的相同点,又有几位红颜有幸到了她们两位老妪的命运?

  “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

  在此我提一个问题:从古人的观念来看,处女的意义是什么?处士的意义是什么?

  ❶“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

  “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对的呢!你们这浊口臭舌,万不可唐突了这两个字,要紧。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设若失错,便要凿牙穿腮等事。”

  “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宝玉又恐他们(嬷嬷婆子等已婚妇)去告舌,恨的只瞪着他们,看已去远,方指着恨道:“奇怪,奇怪,怎么这些人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帐起来,比男人更可杀了!”守园门的婆子听了,也不禁好笑起来,因问道:“这样说,凡女儿个个是好的了,女人个个是坏的了?”宝玉点头道:“不错,不错!”

  盲目相信宝玉的少女崇拜会导致看官们一叶障目。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袭人道:“他(袭人表姊妹)虽没这造化,倒也是娇生惯养的呢,我姨爹姨娘的宝贝。如今十七岁,各样的嫁妆都齐备了,明年就出嫁。” 

  宝玉听了“出嫁”二字,不禁又嗐了两声,正是不自在。

  〔杏子阴假凤泣虚凰〕山石之后,一株大杏树,花已全落,叶稠阴翠,上面已结了豆子大小的许多小杏。宝玉因想道:“能病了几天,竟把杏花辜负了!不觉倒‘绿叶成荫子满枝’了!”因此仰望杏子不舍。又想起邢岫烟已择了夫婿一事,虽说是男女大事,不可不行,但未免又少了一个好女儿。不过两年,便也要“绿叶成荫子满枝”了。再过几日,这杏树子落枝空,再几年,岫烟未免乌发如银,红颜似槁了,因此不免伤心,只管对杏流泪叹息。

  邢岫烟红颜似槁丨林黛玉泪尽而亡

  薛宝琴埋琴稚挑丨薛宝钗两鬓成霜

  最终都落了成红颜薄命、人琴俱亡的悲剧!

  正册判词首画

  《说苑·杂言》仲尼曰:“非其地而树之,不生也”

  《红楼梦》哭的是什么血泪?

  ❷宝玉偏爱女儿,放纵丫环的天性情绪,又没有给相应的品德修养的教育因素,换而言之属于放置温室的非自然生长,草木尚且要经历风雨而磨砺最终立足天地间,何况于人?在这样的后天环境下,她们各自的特点或者说缺点因而放大,原著中不少情节能看出来,比如晴雯、芳官,平时得罪了不少人,言行高调扩大,放到现代有些话有些举动也会伤人的,更别说古代了。在怡红院有宝玉护着惯着可以,在外面这类性格不会遭受社会毒打吗?不可能人人都要给她们的任性让路,碰上心怀不轨的可想而知,那时候尚未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这时候距离真正实现共产主义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现在社会也没有发展到人人都好人的世道,以前吃人的社会又该怎么办?结果愈演愈烈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在贾家这样等级分明的大家族来说尤其致命,到最后出了事是她们作为下人受罪,宝玉作为主子无罪。

  而且宝玉纵容身边丫鬟的天性,身边人又反过来纵容宝玉的天性,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影响。

  道德修养和才华横溢哪个更重要?

  红楼梦对儒家文化真的反孔吗?

  为什么是怀金悼玉?

  薛林判词为什么先德后才?

  红楼梦为什么要点题《金陵十二钗》?

  原著里,袭人没有因为是怡红院办差的首席大丫鬟、又得到钗黛等人的赞赏和众人好评(李嬷嬷这类小人怨言除外)而仗势跋扈,相反,袭人和平儿一样秉持着息事宁人且温良的处事风格,巧的是,贤袭人俏平儿二仆对应的二主宝玉和凤姐都有秦可卿之梦的联系,袭人心里痴念着宝玉,平儿心里痴念着凤姐,“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凤宝一同中邪遭遇梦魇,僧道再次登场且同时出现,僧为凤姐而来,道为宝玉而来。

  英莲→(神瑛)宝二爷琏二奶奶→宝玉凤姐

  前八十回僧道一同行动了四次:

  第一次:第一回,顽石入世→美中不足,好事多磨,乐极悲生,人非物换,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红楼梦全书总纲]

  第二次:第一回,甄士隐梦中→太虚幻境,木石前盟,通灵宝玉已到幻境,“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第三次:第一回,遇见了过会热闹的甄士隐英莲→有命无运,佳节元宵,天下父母被儿女所累,红楼梦三次元宵节描写

  第四次:第二十五回,凤宝中邪→顽石被声色货利所迷,“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

  僧道分别功德:

  僧人:(女)

  第一回,度化英莲未果[舍我罢]

  第三回,度化黛玉未果[病泪情]

  第七回,度化宝钗成果[冷香丸]

  道人:(男)

  第一回,度化甄士隐成功[好了歌注→梦醒彻悟]

  第十二回,度化贾瑞失败[风月宝鉴→痴迷不悟]

  第六十六回,度化柳湘莲成功[冷然寒骨,随风化了→梦醒彻悟]

  凤姐之梦-秦可卿

  宝玉之梦-警幻仙姑

  凤宝两梦内容都有谈到关于针对家亡人散的策略,警幻仙姑对宝玉训言,秦可卿对凤姐劝告,倘若儿孙“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倘若治家者“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早为后虑”,挽末世于狂澜,尚有一线生机。可惜训告无效,宝玉依然终身见弃于世道、堕落迷津没有及时醒悟,凤姐也没有跳出迷人圈子而费心劳神,宝玉情痴为情,凤姐情痴权利,各自深陷于尘世幻梦。话说回来,居高位而不尽责,一味地逢迎上面玩乐,心中有了谏言也捂着,这样的你觉得适合在那个位子吗?袭人并非事事听令的迂腐奴仆,她的意识里,有困难应当自己先领,孝义温良但守原则,不受贿赂而款款道来,袭人具备自己的道德观,“行事大方,说话见人和气里头带着刚硬要强”,你说宝玉不爱读书,作为仆人顺从主子一味地去取悦他不就好了?宝玉不喜欢,袭人也会劝的,(怎么有一种孔明催阿斗上朝既视感)。所在的位置恩厚长期享受到好处而逃避责任,这算好吗?袭人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缺少读书识字,袭人不知道黑发不知勤学早这些文墨话,但知道“读书是极好的事,不然就潦倒一辈子”,劝学“只是念书的时节想着书,不念的时节想着家些。别和他们一处顽闹,碰见老爷不是顽的。虽说是奋志要强,那工课宁可少些,一则贪多嚼不烂,二则身子也要保重。这就是我的意思,你可要体谅。”袭人为宝玉着想,所劝三件事句句不离宝玉。曹公一事无成、半生潦倒的时候,宝玉辜负好韶光、贫穷难耐凄凉的时候会不会回想起曾经这些真心关怀的话。

  溺爱的蜜潭容易令年轻气盛迷失方向,对子女严慈相济、宽严有度的养育方式剩下了偏爱宽让,宝钗在这类后天环境长大,却自觉用道德规范,没有被富贵大家的娇惯而长坏了性格,具备主动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感以及为他人分忧的社会意识,明晰世道而没有消极颓废,洞察时事,抨击佞官昏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不为良相,便为良医,通达道、学问观,修行简易,博学多识。“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品格端方,稳重和平。”

  “以金刚之坚,喻般若体;

  以金刚之利,喻般若用。”

  “那宝玉本就懒与士大夫诸男人接谈,又最厌峨冠礼服贺吊往还等事,今日得了这句话,越发得了意,不但将亲戚朋友一概杜绝了,而且连家庭中晨昏定省亦发都随他的便了,日日只在园中游卧,不过每日一清早到贾母王夫人处走走就回来了,却每每甘心为诸丫鬟充役,竟也得十分闲消日月。或如宝钗辈有时见机导劝,反生起气来,只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言竖辞,原为导后世的须眉浊物。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因此祸延古人,除四书外,竟将别的书焚了。”原文怎么描述宝玉此类言行的?“祸延古人”,宝玉在这一回骂宝钗国贼禄鬼,后文接着起诗社,作者安排直接打了宝玉的脸,看螃蟹咏的反应:“写得痛快!我的诗也该烧了。”宝玉不仅骂士大夫禄蠹,而且毁僧谤道,儒释道三家都没有放过。

  

  宝钗看宝玉是个可劝的,宝玉拥有与常人相异的灵性且厌恶社会腐败,宝钗见过的外姓男除了贾宝玉还有谁?不论宝钗,其她年轻姑娘们遇过几个外男?

  宝钗劝宝玉读书上进是希望宝玉珍惜眼前大好青春,读书明理,补天济世,切勿白首方悔读书迟,切勿枉入红尘若许年,希望宝玉可以成为利国利民和对社会有用的人。

  钗与玉远中近,殊途同归,二宝同样具备愤世嫉俗的意识和对治世者当政腐败的不满,而宝玉选择逃避待在自己的幻梦乌托邦里,宝钗以出世之心选择入世面对现实并努力改变,不入世如何出世?不谙世事如何证了悟、如何明大道?

  明训讲道是宝钗的人物设定之一,是群芳之冠必不可少的内容。书中除过宝玉,宝钗也劝告提醒过其他角色,儒释道因素宝钗也全部具备。

  历着炎凉,知著甘苦,虽离别亦能自安,故名曰冷香丸。

  金刚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般若波罗蜜:指以金刚一样无坚不摧的大智慧,破除一切烦恼执著,脱离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而完成智慧,到达苦海彼岸。

  书中常以火喻情,警醒而用冷香化情炽

  “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尔今偶游至此,设如堕落其中,则深负我从前谆谆警戒之语矣。”

  宝玉堕落迷津,由色生情,成了幻梦中的入世迷人

  宝钗的作用除了劝学宝玉补天济世,还有用金玉缘来渡宝玉自色悟空,唤醒宝玉梦醒彻悟→去假留真→跳出迷津,参考邯郸梦卢生梦醒时分。

  钗黛判词为什么有德有才、先德后才​?

  古今读书人学有所成了以后,如果缺失了相应的道德底线,有才无德对社会的危害比没文化的小人更严重。

  至于为什么袭人广泛受到书中好评而晴雯广泛受到书外人好评:

  爱屋及乌,恶其余胥。

  晴有林风,袭乃钗副

  尊黛贬钗的风气长期影响,晴雯缺点再多,袭人为人再好,都改不了那些人把晴雯捧到天上视为高贵天使反封建斗士,将袭人打下地狱视为下贱恶鬼封建卫道士奴仆。失斧疑邻,人云亦云,怀疑一人坏就认为此人呼吸都是罪孽,长此以往怀疑就会当真,再络绎不绝地传开,如此恶化。“你觉得你在破案的过程中,有没有过因为这种特殊的恶意而影响你的判断?甚至判断失误。”“可是你们想过没有,我们在办案过程中也可能会有恶意。因为千百年来,历朝历代干我们这一行的,他的侦办思路其实是有罪推定,也就是说我先认定这个人是有罪的,然后再根据这个逻辑去办案。

大家想一想,当你已经在内心认定一个人是犯罪分子的时候,接下来你在破案的过程中每一个小索,很小的线索,只要它符合你这个逻辑会加固你这个逻辑,你都有可能去把它放大,再放大,变成证据。

  而跟你这个逻辑相反的,相悖的,再明显放大的线索,你都有可能忽略它,你可能会怀疑它,排斥它,甚至直接推翻。”(《他是谁》)再有大费周章的占领高地优势,向大众洗脑晴雯是黛玉、袭人是宝钗、黛玉频繁被迫害包围论的假象,将晴袭沦为钗黛附庸、把红楼梦主旨曲解、背离原著而弄虚作假、将红楼贬入屠毒笔墨坏人子弟的俗套等等宣传。做这么多为的还是私欲——意淫出来空有黛玉之名的二创角色,将晴黛和钗袭分化敌对阵营,进而内斗上演女主撕逼心机女、初恋打小三的套路,先确定晴袭正派初恋型角色、钗袭心机派虚伪作恶型角色,再用被害小白花悲剧强化讴歌、搜刮罪名定罪,把大观园弄成了乌烟瘴气的批斗战场,这种立足原点毫无逻辑可言,只看到了赤裸裸的双标和无视原著主旨。

  剧版黛玉写过几首诗?你看电视剧知道黛玉是才女,但这类人物属性剧版表现出来了多少?诗魂空有其表,大量删减诗社情节和黛玉艺术创作,给男女爱情和自以为是地宝黛钗三角恋偶像剧套路服务。更有甚者将晴雯当做黛玉的影子,干脆视为替身“晴为黛影”,意识情愿地堕落迷津痴迷其中,将晴雯视为黛玉挂件,丝毫不管晴雯的人物独立和角色定位,分不清晴黛钗袭的角色不同之处,没有深度分析四位人物分别体现的四α主题和归纳的2a主题以及再归纳大1A主题等,又把角色弄虚作假地肤浅解读,比小人更加可恶。真心对红楼感兴趣者,如果暂时把学识典故积累放一边,改从最基础的文本来看,用心看完原著并发掘其中主题和逻辑推理、格物致知并没有堕落迷津,也不会对角色如此恶意双标地背离原著。当然也不支持缺乏文学素养地臆断,红楼梦像无价宝藏,你在进步的阶梯越提高越能感受到更上一层楼智慧境界的领悟,文学知识和其它古人方面的睿博还是建议多积累为好。

  红楼梦曲旋律金声玉振缺一不可

  “君子之为善也,有与始,有与终也。

  君子之为德也,有与始,无与终也。金声而玉振之,有德者也。

  金声,善也;玉音,圣也。

  善,人道也;德,天道也。

  唯有德者然后能金声而玉振之。”

  

  如果通览八十回切实分析黛玉而没有其余角色分析和剧情整理,虽不能全部显山露水,随着黛玉的变化也会发掘冰山一角的一部分。

  颦与玉近中远,同道殊途,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宝玉天性喜聚不喜散,二玉对尘世聚散离合持相反观念,黛玉想到与宝玉“虽素习和睦,终有嫌疑。”前文第三十四回、后文第六十二回、第七十九回黛玉对宝玉的痴心劝言都落了空。

  “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黛玉为什么心下暗服?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黛玉为什么感动宝钗多情?除了她与宝钗重合观念相合、同根同源外,还有从小到大黛玉没有遇到过像宝钗这样的关爱方式。我们在生活中如果出现的差错,你希望身边的亲友关爱你是用提醒劝导还是放任不管?

  黛玉又看了一回单子,笑着拉探春悄悄的道:“你瞧瞧,画个画儿又要这些水缸箱子来了。想必他糊涂了,把他的嫁妆单子也写上了。”探春“嗳”了一声,笑个不住,说道:“宝姐姐,你还不拧他的嘴?你问问他编排你的话。”

  “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黛玉听了,不觉红了脸,笑道:“人家才拿你当个正经人,把心里的烦难告诉你听,你反拿我取笑儿。”宝钗笑道:“虽是取笑儿,却也是真话。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

  【庚辰双行夹批:宝钗此一戏直抵通部黛玉之戏宝钗矣,又恳切、又真情、又平和、又雅致、又不穿凿、又不牵强,黛玉因识得宝钗后方吐真情,宝钗亦识得黛玉后方肯戏也,此是大关节大章法,非细心看不出。二人此时好看之极,真是儿女小窗中喁喁也。】

  一个何等爱惜,一个受教尊敬

  你说为什么袭人会劝宝玉而不劝晴雯?先不说能不能听进去话,相互沟通双方都先办好吧?晴雯会怼袭人,宝玉怼吗?

  你说为什么袭人不去和宝钗那样对晴雯谈心?袭人≠宝钗,晴雯≠黛玉,四位姑娘的人物定位各不相同,钗袭和晴黛性格有些相同的方面不意味粗暴代替,不然写人物钗黛就好,何必还要晴袭?一来黛玉可劝又能听进去,二来晴雯的主子是宝玉,宝玉宽纵,袭人如果劝言,晴雯会怎么怼回去?晴雯的牙尖嘴利比黛玉更莽,“哦,交杯盏还没吃,倒上头了!”“姐姐既会说,就该早来!宝二爷都没说什么,你就这么会来事儿了?”晴雯跌了扇子,宝玉说了晴雯几句,晴雯怼了不少,袭人来了想劝和二人,晴雯兴头上来便对宝玉袭人无差别扫射,袭人说了“我们”两字,晴雯直接添酸拌嘴,你说袭人的反应还再多一句吗?她还在蒙着没全回过神来晴雯为什么吵“姑娘倒是和我拌嘴呢,是和二爷拌嘴呢?要是心里恼我,你只和我说,不犯着当着二爷吵,要是恼二爷,不该这们吵的万人知道。我才也不过为了事,进来劝开了,大家保重。姑娘倒寻上我的晦气。又不像是恼我,又不像是恼二爷,夹枪带棒,终久是个什么主意?”袭人息事宁人的目的为大家保重,而晴雯吵闹是为了什么?

  晴雯前天看到袭人被踢,唇亡齿寒,物伤其类:“二爷近来气大的很,行动就给脸子瞧。前儿连袭人都打了,今儿来寻我们的不是。要嫌我们就打发我们,再挑好的使。好离好散的,倒不好?”

  晴雯听他说“我们”两个字,自然是他和宝玉了,不觉又添了酸意,冷笑几声,道:“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别教我替你们害臊了!你怎么能和宝玉站一块?你应该和我!和我!有了男的怎么能忘了旧友?我才是你要护的!”

  袭人羞的脸紫胀起来,想一想,原来是自己把话说错了。

  后面的情节就是宝玉要撵晴雯,袭人拼命拦着防止晴雯被驱逐。

  宝玉后来邀请晴雯一块洗澡(xiao'huang'shu),为什么?他以为“你们气不忿,我明儿偏抬举他。”“你晴雯和袭人都为了我争风吃醋,看不惯我抬举袭人,现在我抬举你怎么样?”晴雯:“去你的吧!我说的是这个吗?你态度最近那么差动不动驱人踢人还骂人,要嫌弃我和袭人这些人你趁早都打发了走!倘或将来你又迁怒哪个丫鬟,还更了不得呢!”后来的场景:宝玉耐心哄晴雯,晴雯撕扇验证宝玉对下人的态度是否变好了

  平时怡红院回王夫人的丫鬟袭人麝月,你说如果换成晴雯,从王夫人视角看:像小姐不像小姐,像丫鬟不像丫鬟,像主不像主,像仆不像仆,没体统打骂小丫鬟与贾家的风气不合,指甲着装打扮得比小姐都好,掐尖要强,牙尖嘴利得理不饶人,长得这么太伶俐好看,哪里是安静的人?保不准教唆宝玉逃学或者教唆别的什么,宝玉身边有这样的人时间长了宝玉性子还不跟着学坏了,都不用七十四回王善保家的点名道姓王夫人见了晴雯还不发怒?如果换成外客来大观园,看到晴雯打骂小丫鬟会怎么想贾府的风范?而且原文晴雯动口下手地教训小丫鬟的习惯并非偶然,晴雯吵架的方法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让对方的怒气汇聚引到自己身上,积羽沉舟,为日后埋下祸根。

  晴雯的性格有缺点和晴雯命运受屈不冲突,换句话说,晴雯性格尖锐不代表她就必须付出含冤受死的代价,不应斥责晴雯就活该,也不该过分指责晴雯的不是。

  袭人:“我是个起头儿的人,不论事大事小事好事歹,自然也该从我起。但只是别说打了我,明儿顺了手也打起别人来。”

  我们再来看晴雯走后宝玉和袭人的场景:

  宝玉回到屋子发现袭人正在哭(废话宝玉你以为就你一个人为晴雯的离开难过吗),袭人看到宝玉来了之后便让自己止住泪:

  袭人:“等过些日子等老太太高兴/太太气消了的时候你求求老太太/太太,把晴雯接回来吧。”

  宝玉:“晴雯要死了晴雯的命肯定很惨活不长了你别不信我有证据blablabla”

  ……

  宝玉:“从此休提起,全当他们三个死了,不过如此。况且死了的也曾有过,也没有见我怎么样……”

  袭人:“胡说,晴雯的病能好也能活下来,海棠的死兆才不会作用到她身上!宝玉你再咒晴雯死也灭不过要我先来,要死我先死!人家还在世你怎么就这样起来?丧气话还越说越来劲了?我不把你停下你是不是还要再发癫?”

  

  晴雯被驱逐大观园的原因: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这王善保家正因素日进园去那些丫鬟们不大趋奉他,他心里大不自在,要寻他们的故事又寻不着,恰好生出这事来,以为得了把柄。”“原来王夫人自那日着恼之后,王善保家的去趁势告倒了晴雯,本处有人和园中不睦的,也就随机趁便下了些话。”园外的已婚老妇们趁势接连毁谤大观园内的少女。没有袭人麝月护着,王夫人至于到七十多回连晴雯是谁都不知道吗?

  “这也有的常情,跟姑娘的丫头原比别的娇贵些。你们该劝他们。连主子们的姑娘不教导尚且不堪,何况他们。”翻译:这些丫鬟们更娇贵些也是常情,但娇贵别太过了就好,倘若过头就不行了,到底不成体统。

  这里提两声:⑴王夫人讨厌晴雯和黛玉没有关系,王夫人说出晴雯模样像黛玉是因为王夫人的记性就那样,对晴雯没多少印象,明显的外貌特征在问人和找人的时候更好辨认。王夫人对晴雯不满≠王夫人对黛玉不满,晴雯的伶俐和为人在王夫人的接受范围之外,黛玉作为晚辈小姐对长辈并没有缺失应有的礼数,黛玉向王夫人撒娇,王夫人也关心黛玉、喜欢黛玉的伶俐,王夫人眼里黛玉属于可疼可爱的晚辈,原著没有王夫人对黛玉不满的内容,也没有一个字提到王夫人支持金玉反对木石。更荒谬的说王夫人进宫向元春编排金玉、王夫人嫉妒贾敏(补一个,那些人怎么就漏掉龄官了?)……将才子佳人套路硬核恶婆婆形象就这?动不动就憎恨儿子的情人有关系的,金陵王家千金荣国府诰命夫人一股没见过世面的小家子气,当宫廷彩嫔眼瞎耳聋是吧?乡县说媒的婆娘都没这么登不得台面,这种做法无疑是割离了原著王夫人的角色属性,对角色分析主观臆断地全盘否定,将其片面化为男女爱情服务。光是孝道大于天、夫为妻纲、三从四德就足够王夫人支持宝黛成婚了,除非王夫人的意识叛逆了被两大家族王家贾家长期潜移默化的妇道影响以及从根本上背离到那整个时代,这种可能性为零,何况宝玉听到林妹妹要回姑苏的假消息都能要死要活,王夫人不可能为了坚持儿子金玉姻缘而不要亲生儿子的性命。⑵王夫人不在乎晴袭有没有和宝玉发生性关系,这和王夫人给晴雯定下荡妇罪名不冲突。宝玉婚前和丫鬟发生性行为是大家族常态,宝玉袭人的事情鸳鸯也知道,自小一起长大的黛玉还亲口叫过袭人嫂子。贵族公子性启蒙在娶妻前少不了有服侍的下人,和哪个丫鬟睡了没什么,将来如果觉得其她丫鬟们好而有意收进房里都行。不然怎么样,以为古代贵族男性都要留着贞洁只给妻子,想象公子纯情地拔火罐吗?王夫人担忧的是宝玉的公子礼数言行和性情被影响坏了,害怕宝玉再有个好歹。人到中年,膝下亲生的仨孩子就剩下宝玉一个还在身边,不对宝玉悬心挂念着合乎逻辑吗?换而言之,宝玉是王夫人的逆鳞,统观原著,王夫人发生反常的情绪激动都与宝玉有关。在红楼梦问世以来,程高本广泛刊印,过去贾母凤姐拆散宝黛情缘深入人心,又到了下一个时期,拆散宝黛情缘的大反派换成了王夫人薛姨妈,衍生品把原著人物形象健全的王夫人妖魔化单调化甚至添油加醋,为的还是落了才子佳人俗套。

  原文描述王夫人:“天真烂漫之人,喜怒出于心臆”;王夫人的角色属性:世家贵妇+痴心慈母,一方面体现礼出大家(王家和贾家)的真实现状,比如王夫人怜老惜贫、对寒户之民没有摆架子,疼爱晚辈到愿意委屈自己,意识主张行善积德,性格平静且很少发怒,另一方面呼应《好了歌》痴心父母古来多,也是到头一梦归空,王夫人对宝玉的确由衷地真心母爱。同时,认为女孩子不好而定下荡妇罪名、害女孩子蒙冤受屈这一点肯定要批判,这方是王夫人角色属性的恶性因素,由爱生恨,而源头恰是心中子为逆鳞的慈母痴心,所以王夫人的角色立意就此丰满,即使作为配角也依然有血有肉。  

  “可知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们,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若他不还正经礼数,也断不容他刁钻去了。就是大人溺爱的,是他一则生的得人意,二则见人礼数竟比大人行出来的不错,使人见了可爱可怜,背地里所以才纵他一点子。若一味他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

  为什么贾母很喜欢孙媳凤姐?凤姐业务能力A++,又会说话带头气氛哄贾母开心,对贾母老人家很是孝顺,尽到了为人媳的责任与义务(这里为人孙媳也属于为人媳的属性),而且机敏善辩的背后依然具备正经礼数,能拿捏住分寸。在贾母的心里就是可疼爱的,若失了必备的正经礼数也容不得刁钻了。

  第一个要撵晴雯走的不是王夫人而是贾宝玉,为什么宝玉平时对晴雯好却要撵她走?因为实质上还是主仆界限的存在,宝玉对袭人好也会把袭人踢到吐血,鸳鸯姐姐的娘没了贾母也没有让她回家为母送终,还要照常服侍贾母,“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与不孝”“或打,或杀,或卖”,旧社会下人没有多少人权,一切归属于主子决断,不能妨碍主子正常的生活和大家族秩序。

  晴雯含屈去世前叫了一夜的娘,而宝玉对此什么反应?宝玉在意的居然是晴雯怎么没叫自己,更在意自己在晴雯心里的份量有多重,贾宝玉不相信真话,偏听了另一个小丫鬟胡诌的假话,黛玉和晴雯的关系不如宝玉和晴雯的关系更亲近,结果祭奠晴雯的宝玉又当场和黛玉谈笑风生,难怪二仙师说这假宝玉是个蠢物。通灵宝玉本质上是覆了幻相的顽石,又性灵又不乏呆蠢。

  第三十一回宝玉要驱逐晴雯,袭人力求留下晴雯。“这也奇了。你又不去,你又闹些什么?我经不起这吵,不如去了倒干净。”说着一定要去回。袭人见拦不住,只得跪下了。碧痕,秋纹,麝月等众丫鬟见吵闹,都鸦雀无闻的在外头听消息,这会子听见袭人跪下央求,便一齐进来都跪下了。宝玉忙把袭人扶起来,叹了一声,在床上坐下,叫众人起去。

  第七十四回王夫人才知道怡红院有晴雯,平时晴雯没有袭人护着可能吗?晴雯离开后袭人自己在怡红院那伤心流泪。原文晴袭的关系没有衍生品说得多么明争暗斗地敌对,某些人还是小看了女性相处的关系,以为女性的为人是除了抢男人撕逼还是抢男人宫斗。如果长大了,袭人也会是周姨娘那样不生是非的人,何况古代一妻多妾,袭人拐弯抹角地驱逐晴雯作甚?贾母贾政王夫人和长大以后的宝玉想多给宝玉纳几个姨娘又不是难事,大家子三房四妾的又不是稀罕事。晴雯当面编个假话说没接近宝玉王夫人都信以为真。把袭人意淫成阴沟邪恶的人,是把钗黛对袭人的赞评也无视了是不是?把王夫人意淫成除了缺点一无是处心机恶婆婆的人,是把描述王夫人性格的原文也无视了是不是?

  还是一句话,少看阴谋论,多以原著为根本,读懂红楼多扩充文化知识多了解古人的思维和智慧。

  黛玉的性格有遇到合适的良机加上自己的灵窍感悟而发生变化,从小也有她所在小姐成长的普遍轨迹中专门培育贵族后代的基本礼仪规范,可惜晴雯没有,从贾母调到宝玉那儿了以后,贾母虽然慈爱但不会为了晴雯而放弃家有家规,贾母具备封建大家族家长的至高权威性,一时准许的特殊也是属于主子格外开恩,换成宝玉,宝玉会因为偏好疼爱而无度放任,主仆界限虽有而被很模糊,相当于它被盖上了一层看不清的迷雾,“你的性子越发惯娇了。”寿夭多因毁谤生,最终晴雯而走向悲剧,而旧社会严重重男轻女、普遍视丫鬟之命如草芥,宝玉尊重女儿且真情体贴,将入如痴美好的春天幻梦中并妄想永远不要醒来,情痴而尚未'好了',留恋于雨后明月相逢的美景却发生不切实际地行动,这也是造成了晴雯的悲剧原因之一。明月彩云哪有长停不散的道理?春夏秋冬依照时令该来总会来该去总会去,哪有不合周天之数的道理?宝玉幻梦的乌托邦垮灭前,晴雯受害其中。怡红院的优渥条件,宝玉的温柔充役,晴雯相当于在原本的性格特点基础上加大,入幻梦而未醒,也没有自主意识到了自己的缺点需要改变,自我性与社会性没有协调成功,雀金裘尚能补救,千金扇已撕成定局,晴雯芳魂可及时补救否?!

  从黛晴的不同之处我们可以学到的地方:

  古人学习历来注重为人品德。现代教育环境没有身心修养的方面,课程学的普遍知识技能,但有几个关于道德素质的探究?在生活中如果缺少合适的良机、身边亲友的提醒教导、自己做不到吾日三省吾身,至少在因为缺点而给自己酿成更大的危害前发现它并改正,有则改之,如果现在想不到自己有什么缺点,无则加勉,分清是非,这样日新月异下去对自己的成长总有益处

  ❸补天济世,有德有才,先德后才

  《红楼梦》所哭血泪:红颜之殇、家亡血史、不能补天济世的嗟呀、情、虚无→盛筵→虚无的幻灭

  ❹婚姻就是爱情吗?爱情就是婚姻吗?

  爱情会浪漫梦幻,婚姻会落在现实。假设是宝黛成亲得偿所愿,之后面对家亡人散各奔腾,贾府被抄,家族落魄导致生计问题,再如果体弱多病的林妹妹都能挺过这些劫难,宝玉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于国于家无望,林妹妹还能继续幻梦吟诗生活高雅吗?繁华散尽,经历风雨辛酸后,宝玉开悟会出家抛妻离去,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想想第一回,甄士隐解注完好了歌后就跟着破足道人走了,留下妻子封氏一人孤苦度日。林妹妹为情泪尽而亡早逝是悲剧,和宝玉结婚熬到结局也是另一种悲剧。生不逢时,非其地而树不生,旧社会的昏天黑地,无论怎样都很难找到出路,而且枯荣兴衰是周期回环,贾府治理的问题是古今通病,总避不开人情世态,盛世还好底气足量,等劲头一落各种弊端会逐渐浮上水面,警幻训言被抛之脑后,内斗外患,趁势谋私之流大有人在,各打算盘层层不休,安逸成性,家风不正,子孙不学无术,上行下效,奴大欺主,不肖种种,自杀自灭,主持大局者后继无人,上而缺醒悟明理,下则烂居功骄矜,“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如此种种,进而加速瓦解,一个时代衰亡,另一个时代便会新兴,在座可以对比秦汉时期与明清时期文章作品的不同之处进行参考。四大名著发展到红楼梦,里面流露出来的悲调主旋律明暗交汇高过其它三位,红楼梦也是四大名著中唯一架空的著作,不拘泥朝代年纪,用适趣闲文的幻笔引用理治之书内核,既描写儿女真情,也劝勉看官警情,了悟人间种种不过是美中不足、镜花水月的渺茫,“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警醒世人跳出迷人圈子。奴隶社会有奴隶社会的末日,封建社会也有封建社会的绝路,包括现代社会,曾经的辉煌盛筵纷纷一去不复返,都逃不掉亘古不变的规律。

  曹公所作前八十回,描写宝黛爱情的篇幅并不多,红楼梦总纲也并不是爱情悲剧,可惜事与愿违,“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写它为助世人看破了悟,多少世人非要痴迷迷津,而且持续了三百多年,什么前朝公主、死磕悼明亡清、夺玉玺、鬼本、阴谋论、二创角色yxh、皇妃小姐守卫战、言情文抢男人、十二钗一朵黛花十一片陪衬绿叶、爱情上脑至上、反封建批斗、雌竞三角恋、至尊大女主被迫害妄想症、给女性角色们捏造桃色新闻……,谈论红楼梦的五花八门,偏偏就不管文中理治内涵,不听谆谆警戒之语。

  ❹君为臣纲,夫为妻纲

  古代有以美人作君臣的写法,女子出嫁好比文人出仕,处女、处士同属于未染世浊的概念。处士不包括袭人、平儿,她们归于入朝为官平息事理的贤臣类型。

  宝玉喜欢的是没嫁过人的少女,换而言之,没被官场污垢的处士。“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少女天真纯粹不染世浊,宝玉把年轻漂亮的姑娘比作宝珠,已婚的嬷嬷老婆子是死鱼眼珠。不知人间疾苦的富贵公子哪里知道柴米油盐的煎劳,等到丫环们长大嫁人成了计较利侩的老妇,宝玉还会赞赏她们吗?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以情郎美人比喻君臣,用夫君弃妇比喻君王弃臣。古代君权神授,没有臣民直接责骂皇帝治国过犯的道理,风险太高,搞不好诛九族的罪,所以写成妻妾责备夫君没有情义。夫君能宠恩许多女子,妇训要求女子对丈夫忠贞,君王能宠信许多大臣,臣节要求臣子对君王忠贞,怀才不遇的臣子、情感失意的妻妾,在那时候代入感相似,而且搞文字狱挑毛病的还能挑到情诗上论罪吗?​

  “这些老婆子都是些铁心石头肠子,也是件大奇的事。不能照看,反倒折挫,天长地久,如何是好!”

  “怎么这些人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帐起来”

  如果换个说法来说:

  “这些贪官奸贼都是些铁心石头肠子,也是件大奇的事。不能照看好利国利民,反倒折挫,天长地久,如何是好!”

  “怎么这些人只一做了官,染了官场世俗这染缸的气味,就这样混帐起来”

  宝玉深恶痛绝禄囊国贼,这是没错,而他又毫无作为只是在怨天尤人,做官的臣也有坚守本心、清者自清、心怀家国天下、治世安邦、为苍生着想、公正廉明的,贾宝玉是直接一竿子打死了读正经书上进的(猜测八十回后宝玉的观念会发生改变,不再这样绝对化)。钗黛判词的画中玉带金簪都属于官员标配服饰,结果她们偏偏生非其地,都被男尊女卑的社会弃之不用。“受气清浊,本无男女之别”“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除了与男性的情感和嫁为人妇有关,钗黛出众的能力哪有一展宏图的机会?只能在古代被无视被埋没,到现代也没有挣脱束缚,还有人拿有色眼镜谈论钗黛谁更适合当女友当老婆的,以性格刻板印象看待红楼女儿,搞得女性好像除却婚姻恋爱就不配成就另外更好的价值了,她们还是被泯灭了……

评论(1)

热度(25)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