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

  东吴线:

 群雄争霸逐鹿中原(孙坚)

→威震江东虎踞一方(孙策)

→赤壁鏖战三分天下(周瑜)

→小说后期三国鼎立(孙权)

  周瑜剧版相关歌曲:《长河吟》《丈夫歌》

  ❶孙坚之死推动了东吴视角线向江东转移

  袁绍曰:“今兴兵讨贼,为国除害。玉玺乃朝廷之宝,公既获得,当对众留于盟主处,候诛了董卓,归复朝廷。今匿之而去,意欲何为?”坚曰:“玉玺何由在吾处?”绍曰:“建章殿井中之物何在?”坚曰:“吾本无之,何强相逼?”绍曰:“作速取出,免自生祸。”坚指天为誓曰:“吾若果得此宝,私自藏匿,异日不得善终,死于刀箭之下!”——第六回

  吕公勒回马来战孙坚。交马只一合,吕公便走,闪入山路去。坚随后赶入,却不见了吕公。坚方欲上山,忽然一声锣响,山上石子乱下,林中乱箭齐发。坚体中石、箭,脑浆迸流,人马皆死于岘山之内;寿止三十七岁。——第七回

  孙吴特产:箭矢、纵火、实力派演技(/诈骗)

  火攻 

  ❷魏蜀吴以及三家主公

  吴·伯符的篇幅少一是因为整本书重点塑造为臣者,魏·曹操是忠义之臣的反面主体,汉·刘备是与三绝主角(曹操、关羽、孔明)都有情节互动内容,二是伯符的人生命运决定了以角色视角所见所闻的时间线无法拉长,对于汉末乱世→三国结束的大时间段的描写不是优选者,作者的基础人物架构是三大主角视角依次衔接推动120回长期剧情,至少按照他们的视角时间线占比要达到在全本书一半以上;孙策去世后东吴之君虽有孙权有条件可以拉长吴国篇时间线,但大魏吴王·合肥战神·孙十万+吴国内斗自耗的特色导致吴国独立篇幅精彩看点少→伯符和江东在三家阵营的内容占比不多

  太史慈之于孙策正如徐庶之于刘备、许攸之于曹操,体现明主于创业期求贤若渴的主题(主公篇男主·曹操还多加了一场强取豪夺·强制爱·索要徐元直的情节)[忍痛割爱才:玄德放徐元直去曹营正为成全元直之孝心],另外,描写此三臣的个人剧情来的快去的也快

  孙策驯服太史慈除过明主求贤之心,并有君臣信义

  赤壁线三家刻画:曹魏·曹操多疑奸雄、蜀汉·诸葛亮智绝,东吴·黄盖阚泽等忠义之臣,周瑜-鲁肃-诸葛亮赤壁三角的相处情节,作者的重点描写对象在为臣者篇幅

  三分天下:汉末气数衰落,曹操挟天子占天时,孙权踞江东占地利,刘备坚守仁义占人和。三国演义尊刘备汉营为正统的关键在于仁义,商汤灭夏、武王伐纣为什么合理?得民心者得天下,该条件在三国阵营中蜀汉满足,且在三家实力差距的事实面前,蜀汉北伐坚毅不拔的征程和早期刘备颠沛流离不屈不挠的情节形成一致呼应,更容易体现不惧强敌的意义。现在网文大多是拜服强权、弱肉强食丛林法则、道德约束感淡化的基调,而中国传统价值观以儒家核心之仁为社会构建,是安能摧眉折腰跪强权、以民为本民贵君轻、注重道德修养的文化精神

  作者刻画其理想君臣的情节:以角色视角开展的时间线长度上,策瑜<玄亮,体现忠义仁政爱民的主题上,策瑜<玄亮→略写策瑜而详写玄亮。偏向玄亮的同时,作者也没忘了塑造策瑜君臣的正面高光时刻:孙策的人物形象是身先士卒能攻善战之英主,周瑜的角色基底为士为知己者死的忠义之臣将。作者设定描写中,策瑜是年轻期壮志未酬的理想君臣,玄亮是迟暮期中道崩殂的理想君臣,两对君臣的人生轨迹不可谓不相似[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④ ]。演义里诸葛亮写给周瑜的祭文不仅概括了周瑜的一生,而且内容更贴合历史周瑜的人物形象(发现演义周瑜只要不和诸葛亮相关交涉,角色也就更贴近史书的形象了)。“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正叹他人命悲怆,哪知自己归来丧;不得其时,将星陨落,卧龙吊孝哭周瑜又岂止不令天下英雄同悲?君臣阴阳相隔生离死别将来又何尝不会再上演?周瑜诸葛亮相争的根本原因是各为其主阵营不同:周瑜死心塌地跟孙策·江东,诸葛亮死心塌地跟刘备·蜀汉。而演义版周瑜和刘备的人物形象都与史书大相径庭。角色塑造成功力度:周瑜<诸葛亮,孙策>刘备

  对演义孙策风评较之刘备好的原因:

  角色Y类属性:孙策>刘备(X类Y类④ );同样开疆扩土、招贤纳士,孙策属于勇猛精进类主公,刘备属于守制仁义类主公,孙策主动御下,刘备多听从臣下,小霸王的画风:“我定能收服此人、我要生擒太史慈”,刘豫州的画风:“还请先生出山相助,备当拱听明诲”,大众对于主公认同感更偏爱孙策这种类型(演义刘备在三国主公群雄里,显得真·人畜无害);孙策的篇幅少但塑造人物立体感高于刘备:王者风范之英姿、一方霸主之风采;刘备的戏份多而人物塑造深度跟不上他的戏份又在三绝的衬托下愈加无力,孙策的人物塑造和描写戏份的契合度更高

  (孙策真的很像起点男主)

  ❸

  父亲在上,魂佑江东,

  公瑾在旁,智定天下

  壮士英杰,志在四方,

  江东双璧,策瑜绝配

  “周公瑾英隽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吾得卿,谐也。”

  孙郎年少有雄名,江左开基霸业成。

  引镜自怜功未竟,中原谁更与争衡。

  公瑾英达,朗心独见。披草求君,定交一面。桓桓魏武,外讬霸迹。志掩衡霍,恃战忘敌。卓卓若人,曜奇赤壁。三光参分,宇宙暂隔。

  策瑜接连死在了风华正茂的年华,可叹壮志未酬,策瑜如何情愿放手离去?

  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

  缅想衰炎际,当涂逞奸强。

  英雄失所据,虎视谁敢当?

  王初奋稚孤,英风凛飞霜。

  谈笑定江东,贤豪歘来翔。

  少假须臾年,足见伯道昌。

  胡为困仇奴,轻猎不自防?

  天意岂佑魏,遽使斯人亡?

  因观感往事,喟焉令人伤!

评论(1)

热度(166)

  1. 共10人收藏了此图片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